“我们签的是平煤集团三环公司,从去年年底就开始实习,每月能拿到600~700元实习工资,能为家里减轻不少经济负担……”提起签约的事情,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高飞龙、杜晓磊等一脸笑容,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前不久,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举办了2007年毕业生“供需见面双向选择”专场招聘会,平煤集团40多家单位到场,该学院有500多名学生应聘。据悉,此次招聘的专业以该学院2007届采矿、工程安全等十大煤炭专业为主。
短短半个小时,平煤三环公司就与十几个学生签订了就业协议。“已经签约的这些学生都在我们的企业实习过,我们对他们的实习表现很满意!”该公司有关人士说。平煤集团瑞平煤电公司等其他招聘企业,也纷纷与学生们签约……
此次招聘会是该学院历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据校方统计,半天时间,就有200多名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当场签订了就业协议。如此火爆的招聘场面十分少见,个中缘由可都是“订单式”教育的功劳。
据该学院就业处梅处长介绍,“订单式”教育是该学院针对用人单位需求与用人单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签订学生就业订单,使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有接纳的工作单位。“我们以后要大力发展订单式教育,争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梅处长说,“订单式”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使学生很好地掌握必备知识和实用技能,一毕业就能胜任岗位的技能要求,实现学生的“零适应期”和校企的“无缝”对接。
经了解,该学院“订单式”教育已为企业培养了1200多名具有大专学历的优秀员工,中技生每年都在2000人以上。该学院有关人士说,“订单式”教育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更重要的是为社会培养了所需人才。(王红梅 邢晓蕊 原载《平顶山晚报》2007年3月26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