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在接到学校下发的《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网上教学工作通知》后,计算机学院全员启动,第一时间快速响应,充分解读教育部、教育厅和学校相关网上教学指导文件,科学谋划,精准确定62名专兼职教师、86门专业课程和公共课全部进行网上授课。在一个月的网上教学运行过程中,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教师上课每周达150人次,按时到位比例达100%,学生参与网上课程2186人,按时到位比例率95%以上,整体教学运行平稳、教学效果良好。

科学确定网上授课平台的模式框架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在网上授课平台的选用上进行了客观的比较和科学的预判,开学前一周在网上以教研室为单位对专业课程选用的相关平台进行了多次试用,召集教师代表、美和易思校企合作外聘代表进行网上研讨,针对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一体化课程的授课方案、内容和平台进行比较和讨论,为掌握平台的稳定性,组织人员对“钉钉”、“腾讯会议”等平台进行了压力测试,最后确定了“智慧课堂+第三方平台+群管理”的网上授课平台模式框架,达到智慧课堂总控、第三方平台直播和资源补充、群管理实时性解决拥挤的互补联控的平台运行机制。经过一个月的运行,这种网上授课平台的模式框架被证实科学有效,并取得了良好的运行效果。
科学组织,有效打造师生的“空中课堂”
科学做到课前五备,四提前,两签到。
课前五备:备课程,备学生,备平台,备资源,备设计。备课程,即课程内容要安排妥当,适合网上授课,理论部分章节前置,一体化课程的知识性内容前置;备学生,学生的学习设备、网络信号、请假、打工未归的情况都要考虑进来并妥善处理;备平台,选用适合课程和任课教师风格的授课平台,对选用平台出现拥堵和意外情况制定好应急预案和备选平台;备资源,充分准备教学PPT、视频、音频等课程资源,满足各层次学生学习需求;备设计,教学环节的设计,点名、讨论、直播讲解、提问、练习、作业等都要做精心安排,才能准备出一节精彩的能吸引住学生的网上课程。
四提前:在上课前一天提前发放本周任务书,让学生提前了解本周课程内容;课前一天提前发放授课PPT和授课视频及授课网站资源,学生进行预习,在随后的课堂教学中有了预习的基础,学生能够更好理解知识;提前半天在群里发布开课公告,提示开课时间和课程标题;打铃前10分钟就开始在平台和课程、班级群里提前点名,把节奏提前带起来,很好的保障学生按时到课。
两签到:每次课程的上下课时间范围内不确定时间两次签到,约束学生按时到课、按时下课,集中精力听课。

科学建立网上教学监控督导机制
教学日报告:从第一周开始坚持每位教师每天对网上教学情况进行日报告,借助腾讯文档制作了在线的计算机学院网上教学日报表,教师每天填报后,由教学副院长对收集到的实时信息进行检查、汇总和数据分析,形成周报上报教务处,同时将大数据分析结果进行反馈,在教研室内部进行研讨和改进。
教学值班检查:安排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教研室主任以上领导教学值班,进行网上教学检查,每天进入直播室听课,当天及时反馈听课记录情况,形成网上授课的检查-发现-评价-改进的良性循环机制。
美和易思企合作专业发挥优势,高质量开展网上教学
在计算机学院打造的“空中课堂”中,美和易思校企合作专业发挥原有的“互联网+”的线上授课优势和经验,全部专业课程均采用串行授课,注重授课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直播过程随机点名进行提问、共享学生桌面进行演示,确保学生在线听课状态良好,保证学生对每章知识点都能掌握。对空中课堂进行全方位监控,学术主任、学工主任和辅导员每天进入全部直播课堂巡查,进行截图记录情况,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进行调整。“优势+经验+管理”使校企合作空中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到课率基本达到了100%,学生对课程和教师的满意度非常高。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战“疫”中,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全体教师以科学的决策判断、昂扬的斗争精神、必胜的意志信念,为2000多名莘莘学子搭建起了空中加油站。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每位教师夜以继日,为这场战“疫”的空中加油站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展示了拼搏奉献的专业精神,更展现了平职人的使命担当,全力保障了“停课不停教、不停学”。
(供稿/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撰稿/赵敏 郭歌 编审/尚英杰 审核/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