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月10日开展“线上教学”以来,机电工程学院认真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和学校关于“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工作部署和要求,以最坚定的信心、最严谨的态度、最灵活的方式,打响了独具特色的线上教学“攻防战”,奏响了属于自己的“云间”教学好声音。
下好先手棋,拨“云”寻“道”有宏谋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侵袭,改变了教学的地点、手段和方式,当宅家学习成为必然选择,当线上教学成为唯一途径,当“云间”课堂成为当下“时尚”,面对形与势的深刻变化,如何确保“停课不停教”的教学质量,如何确保“停课不停学”的学习效果,机电工程学院未雨绸缪,拨开疫情催生的线上教学迷雾,提出“重构教学长宽高三维空间”的科学适应之道,着力下好先手棋。
“以短为长”,重构教学之“长”。教学之“长”,指知识和技能点连线的长。线上教学与传统教学形式上的巨大差异,使得继续按部就班的传统教学内容大水漫灌的方式难以为继。传统教学10分钟能够完成的讲授,线上教学可能20分钟不一定完成。为此,机电工程学院提出课程要在保证主要知识和主要技能的前提下,打造精致教学内容,剔除抽象、繁琐、冗余、非必须内容,推行“精准滴灌”,哪里是重点,哪里是焦点,就“滴灌”哪里,实现教学内容的精致化、短平化,重构教学之“长”。
“合纵连横”,重构教学之“宽”。教学内容的精致化,压缩了传统教学内容,内容的减少并不意味着学习深度和宽度的降低,所谓“了解唐诗三千首,不如熟记唐诗三百首”。为此,机电工程学院提出课程在精致化内容之后,要围“点”打“援”,即围绕“知识点”和“技能点”,综合运用“直播”“视频”“动画”“仿真”“富文本”等“声光图像”外援的“合纵连横”,达到教师浇透知识、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
“化疫为教”,重构教学之“高”。教学之境在于育人,教学之品在于树人。有灵魂的课堂一定是与时代同频、与国家共振。疫情的发生,作为天然的教材,用彩绘的方式诠释了中国力量、民族精神、制度优势,用跳动的线谱佐证了人民第一、生命至上、英雄辈出。为此,机电工程学院在开课之初就明确要求所有任课教师,要善于“化疫为教”“化疫为材”,因时因地制宜,以抗疫之精神,涵养教学之品位,重构教学之“高”。
将兵齐上阵,“云间”教学有良方
客观世界的发展与变化,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但适应客观世界的变化,却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线上教学早已有之,但如此大面积开展尚是新生事物。自线上开课以来,机电工程学院广大教师,从前期亦步亦趋的探索到中期的驾轻就熟,再到今日的自由发挥与创新,陆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与路线,配就了一副副“云间”教学良方。
“一条鞭法”教学良方。李全胜老师讲授的《液气压传动技术》课程,采用“智慧课堂+QQ直播教学”的方式授课。他探索实施了“一条鞭法”教学模式,即明确课程和课堂目标,就像手握鞭柄一样;理顺课堂设计思路,就像坚韧的鞭绳一样;丰富的教学活动,就是舞动鞭子所波及的范围、涉及到的信息;良好的课堂互动和育人效果,就是挥舞鞭子甩动出的音爆炸响。网络教学中,他持之以恒贯彻“爱护学生”这一精神,恰如其分运用“赏罚二柄”,把属于课程思政的内容,润物无声地融合于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

“一条鞭法”教学法
“双标双驱”教学良方。尚姝钰老师讲授的《组态控制技术》课程,同样采用“智慧课堂+QQ直播教学”的方式授课,她创新实施了“双标双驱”教学模式。“双标”指教学目标采用“形势政治育人+专业能力育人”双目标,每一次课程设置育人主题,通过疫情防控的视频、漫画、历史、信念等主题塑造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意识。“双驱”指教学过程采用“学习心理驱动+学习任务驱动”双驱动方式,课堂中结合疫情防控,将心理学知识贯穿其中,让学生从内心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每次讲课前将学习任务卡下发,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带着问题学,主动解决问题。

“双标双驱”教学法
“四配四检”教学良方。刘洋洋老师讲授的《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借助中国大学MOOC平台和“慕课堂”,以课堂模式的求新求变谋求教书育人的原汁原味。他创新“四配四检”教学模式,推进学习流程和制度再完善。“四配”指每一讲视频,同步配套随堂测验;每一个任务,同步配套课堂讨论;每一个模块,同步配套单元测验或单元作业;每一周的课程学习,同步配套建立个人学习任务完成档案。“四检”指课前微信接龙签到班级首检;课中“慕课堂”点名、问答、练习教师随检;课后单元测验和单元作业通过中国大学MOOC管理平台全检;学生个人学习任务完成档案每周专检。


“四配四检”教学法
“三位一体”教学良方。王乐老师讲授的《机械CAM》,采用“智慧课堂+钉钉直播”的方式进行教学。课堂上,他利用钉钉直播进行课程内容讲解,并充分发挥智慧课堂教学环节完善优势辅助进行督导教学,同时要求有条件学生边听课边实践,构建了“钉钉直播+智慧课堂+实践练习”的“三位一体”理实融合的教学模式。借用王乐老师的话说“每次上课都是不加水分实打实地上课,受到学生一致好评”。

王乐老师演示课内知识拓展
师生同协力,“云间”聚首有真情
疫情的阴霾,阻挡了师生返校的步伐,然空间上的分离,终究淡化不了师生情、家校情。网络的电波牵手线上教学的铿锵,燃烧出炽烈的师生“云间”聚首真情,大家没有浓情蜜语,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师生同心协力一起战疫,在这莺已歌燕也舞柳已绿的美好时节里,每一名师生的用心付出都是一朵盛开的迎春花。
青春力量显担当。线上开学以来,机电工程学院还有不少学生奋战在各地辅助抗疫第一线,他们一边抗疫,一边学习,如果是班干部,还要完成班级的各项工作,其辛苦不言而喻,但他们无怨无悔,用真实的行动尽显青春力量的当担,据不完全统计,机电工程学院共有30余名学生以各种方式参与了疫情防控。同时,在校团委开展的“宅出‘平青’正能量,众志成城战疫情”“学省教育厅讲话精神,论我的职责,我的成长”等线上主题团日、团课活动中,机电工程学院学子以视频、文字、书画等形式共投稿百余件,被校团委采纳10余件。

家国情怀诉衷肠。疫情发生以来,机电工程学院每一名教师秉持“风物长宜放眼量”的博大胸怀,坚守本职岗位,自觉将做好本职工作转化为抗击疫情的一份力量。不论是督促学生填报相关信息,还是密切追踪学生健康动态,或是疏导学生不能返岗实习焦躁心态,或是叮嘱学生注意个人防护,或是指导学生线上学习,或是为抗疫捐款捐物……大家都一丝不苟,兢兢业业,体现了良好的集体向心力和凝聚力。一题问卷,诉说的是生爱校、想返校的思念之情;一句肯定,诉说的是党员干部的争先;一条条信息,诉说的是师爱生、用心教的动情;一次次工作部署,诉说的是永不停歇的干劲。

校园的樱花已经含苞待放,操场的泥土也已吐露新芽,一切正在回暖,想必学海英姿的女神雕像也不会孤寂太久。“云间”教学的好声音尽管也美妙,但终究抵挡不了对校园春色的想念,无奈只能在这“春风杨柳万千条”的时节,继续挥舞银锄,摇动铁臂,把对校园的想念转化为对学校2020年工作规划的思考与落实。诸君,加油!
(供稿/机电工程学院 撰稿/刘洋洋 编审/尚英杰 审核/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