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了对学生的“掌控”,不少教师面对在线教学常常茫然若失,“不知如何是好”。学校应当如何帮助教师?当然是提供从开始到结束的全程指导。
开展在线教学的教师通常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面对新颖的教学形式,在录制教学视频或在线直播教学时,教师或许还能找到课堂上讲解示范的熟悉感觉。但在抬头不见学生,只有闪烁的屏幕和深邃的镜头之时,教师难免在授课过程中手忙脚乱,头绪不清。对此,威斯康星大学教学与学习中心把在线课程全过程分为课程开始之前、第一周、主要教学阶段和最后一周等四个主要阶段,并指出每个阶段的主要关注点,确保课程质量。 那么,课程正式开始之前需要关注哪些方面呢?
准备工作分三类
对于在线课程,无论是录播还是直播,学校通常会配备相应的课程管理系统。指导教师熟悉该系统的用法是该校教学与学习中心的工作之一,尤其是与教学直接相关的功能,包括如何共享文件(例如本地资源和网络资源、文字和音视频资料等),如何编辑和发送通知,如何利用在线讨论功能组织学生讨论,如何设置课堂测验和临时调查等。此外,课程制作人员,通常是教师或教学团队,需要确保在线资源的链接有效,内容新颖。 在熟悉系统之后,教师需要制定详细的课程教学计划,避免因信息不详而出现学生大量在线咨询的现象。该计划需要写明每次课的教学内容、学习目标和上课时间,每次作业的提交时间,以及教师对学生各项学习活动,例如小组讨论、小组合作等的具体安排。每门课还应该配备常见问题表,学生可以提前参考,减少不必要的交流。此外,学校鼓励教师多采用语音和视频形式反馈,减弱师生间的距离感。 除了上述两方面,教师还需要根据课程情况制定网络课堂礼仪,特别指出学生应当如何参与在线讨论,哪些行为是不合课堂要求的,例如在线交流应当注意语气,学生首先需要参考常见问题表解决疑惑等。“在网络上,学生彼此不见面,很容易‘放松自我’,甚至恶语攻击意见不同的同学。”教学与学习中心负责人瑞丽·霍尔顿教授这样补充。她同时建议教师充分了解学生,除了查看参课学生之前课程的完成情况外,如果可以,“教师可以通过邮件或课程管理系统进行课前小调查,一方面收集学生最新的联系方式,另一方面了解学生对本课程的期待,以便之后适当调整教学。”
破冰与微调
正式上课的第一周可以用破冰和微调来概括。因为不少在线课程允许学生试听一周后再决定是否参加。因此,微调主要指教师需要确定最终参与该课程的学生。教师尤其要关注没有上线听课的学生,通过电话或邮件等方式了解情况,明确是不再参加课程学习,还是技术原因不能登录学习平台。 在课程之初打破师生间的隔阂,建立亲密友好的学习氛围是所有课程的“开场白”,在线课程也需要师生“破冰”。 根据以往的经验,教学与学习中心鼓励教师在正式授课前组织在线讨论,教师可以设置与课程相关的主题,例如“你希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到哪些知识,获得哪些能力?”“你为什么选择这一课程?”或是引导学生讨论课堂礼仪的重要性等,同时教师可以录制短视频介绍自己的学术经历和个人爱好,并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与兴趣。 此外,教师可以建立名为“学生休息室”的网络主题论坛,供学生交流非课程内容,学校也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师只有不断在网络空间与学生互动,才能最大程度增加在线教师的存在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霍尔顿教授这样说道。无论教师如何破冰,“都可以就课程内容提出高层次的问题,从开课之初便鼓励学生持续学习。”与传统课程一样,学校要求教师在设计网络课程时制定详尽的评价量表,写清楚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各项目标对应的具体能力要求。“教师不仅要给学生发送电子版的评价量表,同时要利用语音会议向学生解释各项标准。”霍尔顿教授补充道。
创造“在场感”
“在场感”是教学与学习中心引导教师开展网络课程时出现的“高频词汇”。不仅是前文“破冰”阶段提到教师可以参与学生的网络论坛等,更重要的是,在学期的主要阶段,“教师需要从多方面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及时查询学生的上课率(特别是录播课程,上课时间可能不固定),督促学生学习,通知学生作业或小组合作任务的截止时间并及时反馈,及时回复学生的问题(需要事先明确回复时限和方式),以及随着课程进展为学生提供最新的资讯和学习资源等。对于网络课程,利用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尤其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幻灯片、视频、播客、实际案例等都是学校希望教师补充教学的材料。”教学与学习中心的课程设计师杰森·加里表示。加里教授同时负责讲授软件工程课程。“当然,教师需要精挑细选,按一定的教学逻辑使用资源,而不是插入链接就万事大吉。” 为了进一步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学校还鼓励教师工作更进一步,“例如,反馈学生信息时可以简要叙述学生作业或小组项目的好坏,并展示优秀作业。”霍尔顿教授表示。此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近期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出现明显进步或遇到困难时,单独发送邮件或利用教学管理系统或语音进行沟通。
及时且有价值
学校认为,“评价和反馈应该贯穿整个课程学习阶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事先说明反馈的时间和方式且不能轻易更改,确保学生形成查看习惯,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当然,为学生提供的反馈信息不仅要“及时”,还要“有价值”,这是确保在线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 那么评价和反馈具体应当注意哪些方面呢? 很重要的一点正是前文提到的评价量表,“教师对学生作业或项目的评价需要结合评价量表中列出的学习目标和具体描述,以便学生清楚了解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学习计划。”加里教授表示。教学与学习中心为网课教师开展评价与反馈提出了若干要求,包括:
※建立评价项目评分表,一方面提供反馈信息,一方面提前让学生了解之后会进行哪些评价。教师可以选择邮件或教学管理系统及时发送并更新评分表。
※教师需要设计不同种类的评价方式,包括在线测验、小组合作、论文写作、课堂测试等,确保涵盖评价量表中列出的所有学习目标。
※教师需要在每项评价开始前告知学生该评价的评分标准,以及错过截止时间的处理方式等。
※教师应当利用邮件、在线调查或在线语音讨论等方式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课程设计、课程内容、课堂活动、教师参与度、评价形式等的反馈意见,至少保证在期中和期末各进行一次,以便改进该学期和之后课程的教学质量。此外,学校建议教师做好教学周记,记录每周的教学情况,比如“哪些教学方法行之有效?”“哪些还有改进空间?”“评价方式是否能覆盖学习目标?”等。
完美“收官”
随着课程进入尾声,“评价、反思和总结是该阶段的主要任务。”霍尔顿教授这样认为。评价完学生的最终课程任务后,教师在课程结束时应该以视频或语音的形式与学生“告别”,并邀请学生对课程教学进行总体评价。 学校建议这一期末评价内容以开放性问题为主,了解学生对网络课程教学的看法,例如“你对提升教学内容有什么具体意见?”“该课程内容和授课教师在哪些方面对你的学习有帮助?请列举1至3条内容。”“你认为该网络课程相比以往的课堂课程有哪些优势?”“你认为该网络课程的缺点何在,如何改进?”等。 教学与学习中心会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和教师通过教学周记总结的内容,派专人与教师讨论,明确课程的优劣所在,并提出可行方法,确保课程持续改进。